五大名窑
官窑
北宋时期
定窑
唐朝晚期
汝窑
北宋神宗到徽宗时期
钧窑
北宋时期
哥窑
明初宣德年间

汝窑

汝窑瓷器以天青釉色为主,色泽淡雅,釉面光润如玉,随光线和角度变化,釉色如“雨过天晴云破处”般变幻莫测,展现出独特的韵味。汝窑瓷器造型古朴典雅,简约而不失大气,多仿自古代青铜器式样及玉器造型,体现了宋代“金石学”的影响。胎体轻薄,胎色呈灰白色,俗称“香灰胎”,这也是鉴定汝窑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。此外,汝窑瓷器的釉质细腻,釉层较薄,通常不超过0.5mm,釉面开片细小如蝉翼,有“梨皮、蟹爪、芝麻花”等特点。

钧窑

钧窑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窑变效果而闻名于世。它的釉色青中带红,如钧天之霞,因此得名“钧瓷”。钧窑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,需要经过多道工序,其中施釉和烧制是关键环节。在烧制过程中,钧窑能够产生出丰富多样的窑变色彩,如天蓝、紫红、月白、豆青等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宋代钧窑瓷器的造型一般较为简洁、凝练,人物、动物类造型多采用变形、夸张的手法。

哥窑

哥窑瓷器以其独特的釉面开片和金丝铁线纹而闻名。釉面有大小不一的开片,纹路交错,形成独特的“金丝铁线”效果。 釉色多为青釉,有粉青、月白、油灰、青黄等色调。釉层凝厚如堆脂,釉面润泽如酥。开片大小、深浅不一,纹路交错,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口部釉质较薄,呈现紫色,底部胎质呈铁黑色,称为“紫口铁足”。 胎体原料受热时膨涨系数大于釉层的膨涨系数,在瓷器烧成后冷却时,胎体将表面玻璃釉层拉碎,即为百圾碎。

官窑

官窑由官府经营,代表性瓷窑有北宋汴京官窑、南宋老虎洞官窑和乌龟山官窑,典型瓷器有青釉莲花碗、青瓷方鼎、青瓷套瓶等。其以风格独特、工艺精良、器型多样而著称,不仅在宋代众多瓷器中别具一格,引领了有宋一代瓷器的发展,还对此后的瓷器生产有着重要影响,促使元、明、清三代仿制官窑瓷器蔚然成风。由官府经营,代表性瓷窑有北宋汴京官窑、南宋老虎洞官窑和乌龟山官窑,

定窑

宋代定窑瓷器常见的器型以碗、盘、瓶、碟、盒和枕为多,罐、炉等器形则比较少。定窑瓷器的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、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。北宋早期的定窑刻花,构图、纹样都比较简单,以重莲瓣纹居多,装饰具有浅浮雕的美感。北宋中晚期,定窑的刻花装饰精美绝伦,独具一格。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,瓷质精良、色泽淡雅,纹饰秀美,被选为宫廷用瓷,产品风靡一时。

名窑故事

[宋徽宗的汝瓷梦]



相传在800多年前,宋徽宗赵佶做了一个梦,梦见雨过天晴。他对梦中见到的雨过天晴后天空中的那种颜色非常喜爱,就给全国的烧瓷匠人们传下一道圣旨:“雨过天晴云破处,这般颜色做将来”。宋徽宗的这一要求难倒了众多工匠。当时的瓷器官都因没能烧出天青色瓷器而被免职,任务最后压在了身怀绝技的窑匠严和身上,宋徽宗命他限期烧出新瓷,违时充军。 严和尽管技艺高超,但对这种梦幻般的天青色也是一筹莫展。一天夜里,严和做了一个梦,梦中神仙指点说,非活人祭窑不可。眼看期限将到,想想荒唐的梦,严和望着熊熊燃烧的窑火焦急万分。他七岁的女儿严英问其原因,他说:“前两任瓷器官已被免职,我再烧不出天青色瓷器就要惹大祸!”女儿问:“如何才能烧成天青色?”他说:“神仙说有活人跳入其中或许可以造出这种颜色的瓷器,可我怎忍心加害百姓啊。”不料话刚落音,严英纵身跳进窑中,霎时间烈焰升腾,光华四射,一代绝世精品随之问世。观其釉色,如雨过天晴,明亮透体,光滑细腻,如同美玉。细观之,釉面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,在光照下时隐时现,如晨星闪烁。这种“天工与清新”的境界,古朴、浓厚、柔美、静雅的风骨,一下子倾倒了那位对道教如痴如醉的文人皇帝。在宋徽宗的眼中,汝瓷不是陈设物,也非日用品,而是冠绝一时的艺术精品,他下令使汝瓷成为宫廷的御用瓷器,民间不得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