瓷源天地

景德镇瓷器历史悠久,素有“瓷都”之美誉。
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、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装饰而闻名。瓷器品种方面,青花瓷清新雅致,色调单纯却韵味无穷;粉彩瓷彩柔和,图案细腻生动;玲珑瓷灵巧剔透,独具匠心。景德镇瓷造型多样,既有古朴典雅的传统器型,又有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新式。其装饰图案丰富,涵盖人物、山水、花鸟等各种题材,展现极高的艺术价值。如今,景德镇瓷器不仅是实用的生活用品,更珍贵的艺术品,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和收藏。


德化瓷器以白瓷闻名,其白瓷质地洁白细腻,宛如凝脂,光泽温润,被赞誉为“中国白”。在制作工艺上,德化瓷采用独特的配方和精湛的烧制技术,造型丰富多样,涵盖人物雕塑、日用器皿等。德化瓷器的人物雕塑尤为出色,形象生动,衣纹流畅,神态逼真。其日用器皿则兼具实用与美观,线条简洁大方。无论是传统的佛像还是现代的艺术作品,都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工艺价值。
如今,德化瓷器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,更是远销海外,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

宜兴陶瓷历史悠久,以其独特的材质、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品种而著称。其原料取自当地优质的陶土,经过多道复杂工序精心制作而成。宜兴陶瓷涵盖了紫砂壶、均陶、精陶、青瓷和彩陶等多个品类。紫砂壶造型古朴典雅,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,泡茶留香,韵味悠长。均陶则以其绚丽多彩的釉色和独特的堆花工艺令人赞叹。
宜兴陶瓷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,更是远销海外,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,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魅力与精髓。

名瓷鉴赏

青釉刻花三足瓷樽

朝代:东汉,高23厘米,口径17.7厘米,足距15厘米。樽口内敛,圆桶形器身,直壁,平底,下承以人形三足。附圆盖,盖顶中央置一系,周围置3纽。灰白色胎。盖面刻水波和花叶纹,器身两侧塑贴铺首并刻花草纹。樽是一种温酒用具,流行于汉晋时期,主要为铅绿釉或黄釉陶器。整器应附盖,其中博山形盖较常见。

铅黄釉绿彩莲瓣纹罐

朝代:北朝,高12.2厘米,口径3.1厘米,足径4.9厘米。瓶呈扁圆形,上窄下宽,略似杏核。敞口,短颈,假圈足。通体施褐绿色低温铅釉,釉层光亮。肩部对称置圆形鼻纽,以便穿绳携带。颈与肩相接部分有一周联珠纹。腹部两面均模印5人一组的胡腾乐舞图案。此瓶人物形象生动逼真。

三彩马

朝代:唐,高76.5厘米。此马两耳上耸,双目圆睁,直立于托板上,表现出伫立时宁静的神态。头戴络头,身披攀胸和鞦带,上挂杏叶形饰物,马背配鞍,外包鞍袱,下衬雕花垫和障泥,尾系花结。通体施白、绿、赭三色釉。此件唐三彩作品造型准确,比例匀称,挺拔有力的四腿刻画得尤其生动。

斗彩蔓草纹瓶

朝代:明成化,高18.7厘米,口径4厘米,足径8.5厘米。清宫旧藏。瓶唇口,直颈,扁圆腹,圈足。内外及圈足内均施釉,釉色白中略泛灰。通体以釉下青花双钩蔓草纹,釉上再按青花轮廓线填以淡绿彩。外底署青花楷体“大明成化年制”六字双行款,外围青花双方框,此瓶类器十分罕见。

石湾窑仿钧釉三足炉

朝代:明,高14.5厘米,口径11.9厘米,足距9厘米。炉直口,平出沿,短颈,鼓腹,圈足,圈足下承以三足。炉外施窑变釉,釉色以月白色为主,炉内施白釉,圈足内施酱色釉。胎体厚重,做工精细。广东石湾窑的陶瓷产品特点是胎体厚重,胎色灰暗,釉层厚而光润,以制作陈设用品见长。此器为石湾窑的典型器物。

鲁山窑花瓷腰鼓

长58.9厘米,鼓面直径22.2厘米。腰鼓广口,纤腰,鼓身凸起弦纹7道。通体以花釉为饰,在漆黑匀净的釉面上显现出片片蓝白色斑块,宛如黑色闪缎上的彩饰,优美典雅。腰鼓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木腔乐器,历经两晋、南北朝、隋、唐,不仅被吸收进唐乐,且又烧制成陶瓷腰鼓,别具特色。

洒蓝地五彩人物纹笔筒

朝代:清康熙,高14.3厘米,口径18.3厘米,底径18.3厘米。笔筒呈圆筒形,圆口,直壁,玉璧形底。内施白釉。外壁洒蓝地五彩装饰。主题图案绘魁星右手执神笔,左手于胸前握一银锭,立在梅花树桩之上,作向前奔跑状。外底心施白釉。笔”与“必”谐音、“锭”与“定”谐音,寓意“必定夺魁”。

绿釉刻划花单柄壶

朝代:辽,高14.2厘米,口径5厘米,足径7.5厘米。壶小口内收,壶身为四瓣瓜棱形,肩部一侧置多棱形短流,相对应的另一侧置双股绳形系。壶腹一侧置竹节式横柄,柄端凸起一小钮。肩部饰两道凸弦纹,腹部刻划大小扇形纹,柄与壶身连接处以螺旋形刻划花纹巧加修饰,十分别致。

凸雕龙凤纹彩绘陶壶

朝代:西汉,通高64厘米,口径21厘米,足径24厘米。壶撇口,粗颈,圆腹,腹部对称置双环形系,高圈足。通体彩绘装饰。口沿下绘一周三角纹。颈部在三角纹内绘云纹。腹部用三周凸起弦纹划分上下两部分装饰带,上为凸雕龙、虎、凤相互追逐于流云之间,色彩绚丽,线条流畅婉转,画面生动活泼。